——全国政协委员、菠菜发布网论坛地球科学院经理孙丰月谈“三深一土”战略与地质人才培养
来源:菠菜资源平台大全中国矿业报
地质工作不是简单的上项目、干工程,核心是科技创新,关键在人才。只有把知识经济与资本经济深度融合起来,充分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,地质工作才能有效开展,‘三深一土’战略才能顺利推进。
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该如何保障,其战略储备体系又该如何构建?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“三深一土”战略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3月11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长春市政协副主席、菠菜发布网论坛地球科学院经理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“三深一土”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提出正当其时,必须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在深地探测、地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。
孙丰月委员是菠菜发布网论坛地质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、菠菜资源平台大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,主要从事矿床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10多年来,他跟他的团队踏遍了青海省的山山水水,先后与青海省有色地勘局、青海省地矿局合作,通过产学研平台,成功走出了一条理论指导实践、实践深化理论的地质勘查之路。
东昆仑镍矿的发现,是孙丰月教授及其团队用理论指导找矿实践的一个成功范例。2011年8月,孙丰月通过对东昆仑地区地质背景及演化规律的综合研究,以及矿化显示,指导地勘单位开展镍矿勘查,最终打破了东昆仑无镍矿的历史。
“我们在东昆仑首先发现了镍华后,觉得应该有镍矿床的存在,及时与地勘单位进行了沟通,调整找矿思路和方向,取得了东昆仑地区镍矿找矿的突破。”回忆彼时的情景,孙丰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三深一土”是知识经济和资本经济的深度融合
“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了‘三深一土’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。特别是实施深地探测战略,开展以储备为目的地战略性矿产勘查,搞清资源家底,建立完善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,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。”孙丰月表示。
孙丰月认为,地质工作不是简单的上项目、干工程,而是一种知识经济,核心是科技创新。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必须要勇于创新,不断探索。同时,从某种意义上讲,地质工作又是信息经济,需要把各种海量的数据集中起来进行综合研究。地质工作还是资本经济,需要大量的资金、资本投入,才能有所突破。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。只有把知识经济与资本经济深度融合起来,充分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,地质工作才能有效开展,“三深一土”战略才能顺利推进。
“地质工作还必须要科学决策。如果没有科学决策,即便知识和资本有力很好的结合,地质找矿也不会有大的突破。”孙丰月说,这个科学决策需要建立在各种信息的综合收集及研判基础上。地质工作不单纯是勘查问题,还包括科学、技术、生态环境、社会效益等综合的科学决策,这对地质勘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。
孙丰月表示,地质工作还要勇于实践,科学规划和合理部署,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查证工作。地质工作必须要打钻,不打钻就无法得到有效验证。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,那就是事先把方案制定得很好,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改变,这种死板的做法不符合找矿规律。
“勘查施工方案应该是动态的,应该是在不断优化的。在地质找矿具体实践中,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,信息会不断扩大,认识也会逐步深化,方案也应该随之不断进行优化。”孙丰月建议。
“在地质找矿中,我们还要秉承概率找矿理念。地质找矿是一项科技含量高、风险性很大、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,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能找到矿。所以,无论找没找到矿,我们都获取了大量信息。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、总结和提升,指导下一步的找矿工作。”孙丰月说,我们对地质找矿工作要有科学的包容心,进行客观科学评价,实事求是,尽量避免大喜大悲,一钻下去打到矿就大喜,打不到矿了就大悲,这种心态是地质工作的大忌。
“地质找矿还需要有胆量和勇气。既要敢决策善决策,还要敢投入大投入。”孙丰月说,地质勘查投入往往比较多,失败者也不乏有之。如果患得患失,畏首畏尾,总担心失败,没有敢投入真投入的胆量,不敢投入打钻,就不会有找矿的突破。
“总而言之,知识经济与资本经济的融合、科学决策、勇于实践和超人的胆量,是地质工作成功的四个关键环节,缺一不可。无论是地质勘查或是‘三深一土’战略的实施,这四点都是必须要坚持的。”孙丰月表示。
着力构建产学研用“创新平台”
无论是地质勘查,还是‘三深一土’战略,都是综合性系统工程,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。尤其是在现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,更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作战。
孙丰月说,地质勘查不是单纯的工程,是一个技术问题,同时又是个科学问题,是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的过程。地质勘查需要建立好和利用好产学研用这个平台,对勘查过程实时跟踪研究,综合评判。这个平台既要有地勘单位,也要有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,还要有管理、行政和服务部门。
“人的思维都是有差异的。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地质勘查和‘三深一土’战略,当信息不全时,觉得找矿跟算命一样,这是不对的。”孙丰月说,不论是地质勘查,或是‘三深一土’战略,都必须要首先抓住科技创新这个‘牛鼻子’,发挥好产学研用平台优势,运用好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手段。”
“创新平台”建设,投入很重要,但最关键还是团队建设。孙丰月认为,产学研用平台必须要选择和依靠一支优秀的团队,一定要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,把握发展方向和现状,明确存在的关键性问题,提倡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,防止‘单打一’。”
“‘三深一土’战略,对人的思维尤其是工作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我们要通过团队来对海量信息、大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。”孙丰月说,“我们所定的目标开始是有限的,但是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实施,会逐步升华。这就体现了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,依靠团队力量,发挥科学和技术优势的作用。”
事实上,这些年来,孙丰月教授带领他的团队,与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紧密结合,建立了产学研用平台。据了解,该团队多时30多人,少时也有10多人,由孙丰月教授牵头,菠菜发布网论坛教师、博士生、硕士生和本科生组成,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多次深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野外项目现场,进行“把脉会诊”,指导该局的地质找矿工作,在许多地方取得了成矿理论的创新,实现了找矿新突破。
谈起这几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绿色勘查中取得的找矿成果时,该局局长杨站君感触颇深地说:“关键是我们建起建实了产学研用平台,与大专院校等科研团队紧密结合,依靠他们的先进成矿和找矿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找矿实践,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“青海省地质找矿大有可为,找矿潜力很大。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必须要实打实,而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签署合作协议上,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操作。”孙丰月说。
科技创新关键在人。国家“双创”战略的实施,“三深一土”战略的推进,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。这无疑对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“高校如何来培养人才,怎么让老员工毕业后去创新、创业,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。”孙丰月说,尤其是地学领域,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,我们在培养老员工的专业知识外,还通过产学研用平台,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功夫,让老员工参与到对野外问题的认识、解决全过程,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意识,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。
对绿色勘查,孙丰月也十分关注。他表示,绿色勘查关键是勘查理念的创新。在这个先进理念的引领指导下,地勘单位采取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法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。
“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,‘五位一体’的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,均要求地质勘查工作理念必须进行创新。只有采取符合这一理念的先进技术方法和路线,地质勘查工作才有生命力。而通过产学研用平台建设,可以有效指导绿色勘查工作。”
培养地质人才的“三大主义”
人无精神而不立。多年来,“三光荣”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广大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,无私奉献,报效祖国,为国家找到了大量宝藏。
孙丰月认为,精神直接决定着人才成功与否。高校不仅要给员工传授专业知识,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,还要对员工进行精神锻炼,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精神观和价值观。
“对员工的精神力培养很关键。尤其是在艰苦的野外工作中,要培养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,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坚忍不拔精神,还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。”孙丰月深有体会地说,一是要培养老员工的理想主义。要通过教育引导,让老员工牢固树立事业是无尚光荣的,自己还是在实践锻炼中。只要热爱国家、献身事业,做好自我规划、自我设计,一定就能成功。二是要培养老员工的英雄主义。虽说人民创造历史,但英雄也能创造历史。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英雄,要教育引导老员工,无论多大的山、多深的谷,都要敢闯敢试,敢于迎难而上。尤其是遇到科学上的难题时,要勇于去克服,敢于去做。时代呼唤英雄,时代造就英雄,在“三深一土”战略实施过程中,理论界、实践界、管理界都需要英雄、都呼唤英雄,都要通过英雄主义来克难攻艰。三是要培养老员工的现实主义。现实主义就是要了解我们的行业状况,了解国家的发展水平,掌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研究哪些是积极因素,哪些是消极因素,从而在避免盲目的英雄主义基础上,脚踏实地去做,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、个人发展与事业的关系,防止学习工作中的盲动性。
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,老员工不需要理想是一种误区。特别是在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下,更需要理想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来引领自身的今后发展。”孙丰月指出,“如果培养的人才没有树立这‘三大主义’,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那对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来说,就是失败的。”
“科技创新关键是思路和观念的创新。‘三深一土’战略的实施,开启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新时代。只要我们创新思路和观念,就一定凝练出创新发展的新途径,开辟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新局面。”孙丰月最后表示。